广东春季高考网,主要为广东春季高考提供考试信息服务、考前培训服务的网站,所有报考信息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为准。

咨询电话:18188118764/RSS导航 /网站导航
专题:
广东春季高考网>历年真题>正文

2023年广东中职升高职春季高考试卷

整理编辑:广东春季高考网     发布时间:2023-02-03     浏览量:

2023年广东中职升高职春季高考试卷

广东春季高考考试门户
2023-02-03 09:48:44 广东春季高考网

综合知识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 共 70 分。其中 1-20 小题, 每小题2分;21-30小题,每小题3分)

(一)单选择

1.下列成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卧薪尝胆安份守己B完壁归赵 甘败下风C疾风草 弱不禁风D费寝忘食 破釜沉舟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心无旁(wu)磐石(ban) B.不一顾(xue) 迄今(qi)c.繁文节(ru)冶炼(zhi) D.横征暴敛(lian)恪守(ke)

3.“日照香炉生_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中画线处应填的字是(   )

A.紫B白C红B翠

4.句子“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的错误原因是(   )

A.成分残缺 B.不合逻辑,自相矛盾 C.结构混乱 D搭配不当

5.“天涯若比邻”中的“比” 字的正确含义是(   )

A.对、向 B.比方、比喻

C.依附、勾结 D.紧靠、挨着

6.根据下面文段内容,在横线上补全语句, 使诺言得体,最恰当的一项是(   )

超市里,一位营业员发现有位顾客买青菜时,:把菜叶剥掉了许多,于是,她

走上前去,对他说:“同志,。

A.请小心点儿,别把菜叶碰掉了 B,你这是千什么? 不要再剥了

C.你不能这样买菜,影响不好 D.把菜放那儿, 不卖了

7.“一片蓝(   ) 那是墙(   )一片白(   ) 那是窗(   )“使用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B,。,。C,!,!D,;,。

8.“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D.排比

9.《雷雨》的文学体裁是(   )

A.散文 B.小说 C.诗歌 D.戏剧

10.“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出处是(   )

A.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B.岳飞的满江红》

C.苏就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D,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

11.“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描写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2.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强》“的史书是(   )

A.《战国策》B《史记》C.《三国志》D.《资治通监》

13.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A.《离骚》B.《九歌》C《诗经》D.《乐府诗》

14.“遥知兄弟登高处, 逼插莱英少一人” 体现的节日是(   )

A.端午节 B重阳节 C.清明节 D中秋节

1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中的“我” 指的是(   )

A.白居易 B.杜甫 C李白 D.王维

16.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指的是(   )

A.张飞 B.项羽 C刘备 D.诸葛亮

1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作者是(   )

A.李白 B.白居易 C杜甫 D.刘禹锡

18《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的主人公是(   )

A.撒切尔夫人 B居里夫人 C.路瓦载夫人 D珍妮夫人

19.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作品是(   )

A.《项链》B.《警察与美诗》C.《雾都孤儿》D《变色龙》

20.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   )

A.陆游 B.杜甫 C.屈原 D.辛弃疾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均有 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21.飞流直下三干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夸张 B.对比C比喻 D.对偶

22.下列诗中,用到典故的是(   )

人道寄奴曾住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斜阳草树,寻常巷陌,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老王,你吃炸药啦? 喊什么?”

23.“他皮笑肉不笑地说:运用的描写手法是(   )

A.心理描写 B语言描写 C神态描写 D动作描写

24.历史上,被尊称为“至圣” 和“亚圣” 的儒家的两大代表人物是(   )

A.孟子 B孔子C庄子 D.苟子

25.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四书” 指的是《大学》、《孟子》和(   )

A.《道德经》B.《庄子》C.《中庸》D.《论语》

26.《诗经》按内容分可分为(   )

A.赋B.风C雅D.颂

27.我们常把宋词分为两大流派,分别是(   )

A.花间词派 B豪放派 C.婉约派 D山水田园诗派

28.属于我国古代四大名著的有(   )

A.《西游记》B《三国演义》C《水浒传》D.《聊斋志异》

29.“文房四宝” 指的是笔、墨和(   )

A.圆规 B纸 C尺子D.砚

30申请书的正文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哪几项内容(   )

A申请事项 B申请理由 C.申请要求 D申请态度

、择填空题(本共 10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20 分)

31.“借问酒家何处有, 童遥指_村” 中画线处应填的词是(   )

A.桃花B梅花C花D菊花

3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中的“红”指的是(   )

A红色 B花C树 D.春泥

33.变脸是_的绝活。(   )

A.川剧 B越剧 C京 D.秦腔

34.《劝学》的作者是_。(   )

A 孔子 B.孟子 C庄子 D.子

35.中篇小说《边城》的作者是。(   )

A.郭沫若 B徐志摩 C沈从文 D戴望舒

36“天生我材必有用”中画线处应填的诗句是(   )

A.黄金散尽还复来 B万金散尽还复来

C.重金散尽还复来 D.千金散尽还复来

37.“劝君更尽一杯酒中画线处应填的诗句是(    )

A.西出阳关无故人 B.天下谁人不识君

C.路上行人欲断魂 D烟波江上使人愁

38.“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   )

A.师不必贤于弟子 B.师必贤于弟子

C.弟子不必贤于师 D弟子必贤于师

8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中被称为“三绝”的分别是:“奸绝” 曹操,“智

绝”诸葛亮,“义绝”。(   )

A.刘备 B.孙权 C.关羽 D.张飞

40.小说的三要素指、。(   )

A.时间、地点、人物 B.人物、情节、环境

C.时间、人物、情节 D.人物、地点、环境

三、阅读理解题(本题共 10 小题, 每小题 3分,共 3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

D)“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出自《吕氏春秋·诚廉》,意思是说:石头可以被碾碎, 但不能改变它坚硬的本质:丹珍可以被磨细,但不能改变它赤红的本色。对于华夏儿女来说, 名节操守不容玷污理想志向不可动摇,就如同石之坚丹之赤一样不可改变。2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重视名节操守和理想志向,认为这是人的“正性“大雪压枝,不改四季青葱的木色,是松柏的品节;狂风席卷,不改九天翱翔

的征程,是能鹏的志向。古人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认为天地之间,虽然品物万殊,但皆有其正性,人的正性就是“人间正气”

3古往今来,凡立身高洁、守志坚决之人,皆能为保持品节而坚贞不屈,为固守信念而视死如归,文天样便是典范,南宋末年,文天祥临危受命,率军抗敌,兵败被俘,不受威利诱,至死不屈。“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是文天祥忠贞不渝品质的表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更是他大义凛然、为国捐躯的真实写照。。八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情4况下爬雪山过草地,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在高原寒、 炊断粮、 风餐露宿的条件下, 在面对围追堵截.伤亡巨大的情况下,若没有坚忍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若没有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理想信念,红军就不会成就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闻名世界的壮举。S根于传统文化的“人间正气”,为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提供了凝聚力和驱动力,是我们创造美好未来的坚实基础。“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这种“人间正气” 激励着中华儿女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41,下列词语中,对理解本文中心论点起关键作用的一项是(   )

A.名节操守 理想志向 B.不可改变 人间正气

C.大义凛然 出生入死 D.大义凛然 人间正气

42.根据上下文的论证过程, 在第段的横线处填写句子, 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既然个人如此,群体理应也是这样

B.个人尚且如此,一个群体更是这样

C.不仅个人如此,一个群体更是这样

D,个人不仅如此,群体理应也是这样

4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出自于(   )

A.《过零丁洋》B《右灭吟》C.《蜀相》D.《书债》

44.为了论证“人间正气是不可动摇的” 观点,第(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B比喻论证 引用论证

C.对比论证 引用论证 D举例论证用论证

4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引用《吕氏春秋· 诚廉》中的“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这句话,表明了人要有名节操守、理想志向的观点。

B.文章由物及人,以松柏、鳃朋为例,指出天地之问,虽然品物万殊,但皆有其正性。人的正性就是“人同正气"

C.作者善于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阐述道理。如引用《吕氏春秋·诚廉》中的名言文天样的名言, 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说服力, 也使文章富于文采

D.文章前半部分从个人的角度论证观点,后半部分从群体的角度论证观点,前后文形成递进关系

(二)读

(1)阅读《师说》选段,完成以下题目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

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46.教师的职业功能是(   )

A.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感也 B古之学者必有师

C,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7.吾从而师之” 中的“师” 字的正确含义是(   )

A.名词,老师 B.使动用法,使.....为老师

C.动词, 做老师 D.意动用法, 以......为师

48.从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选择老师的标准是(   )

A.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感也

B.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

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D,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

(2)阅谈《劝学》选段,完成以下题目。

君于日: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冰, 水为之, 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以为轮, 其曲中规。虽有搞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 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9.“学不可以已” 中的“已” 字的正确含义是(   )

A.已经B自己C停止 D.已然

50.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 B.金就砺则利

C.木直中绳 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本文标签:广东春季高考 历年真题 2023年广东中职升高职春季高考试卷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gdcjgk.cn/

本文地址:http://www.gdcjgk.cn/lnzt/2487.html


小编提示:添加【广东春季高考网】加入考生交流群,即可了解2025年广东春季高考策资讯高职春季高考报名入口准考证打印入口成绩查询时间以及领取历年真题资料个人专属备考方案等相关信息!

广东春季高考网加入考生交流群
(添加“广东春季高考网”加入考生交流群,在线咨询报名报考等相关问题)

【免责声明】

  •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

广东春季高考-考试服务

距2025年考试还有

考试时间:3月4日-5日
进入春季高考报名系统 进入成绩查询系统

广东春季高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获取春季高考报名、招生院校、考试安排等

广东春季高考-报考服务

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